国语

《国语》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是一部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

【原文】

鄢之役,晋伐郑,荆救之。大夫欲战,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今吾司寇之刀锯日弊[1],而斧钺不行[2]。内犹有不刑,而况外乎?夫战,刑也,刑之过也。过由大,而怨由细,故以惠诛怨,以忍去过。细无怨而大不过,而后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武不行而胜,幸也。幸以为政,必有内忧。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讵非圣人[3],必偏而后可。偏而在外,犹可救也,疾自中起,是难。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

【注释】

[1]司寇:官名,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弊:破损。

[2]斧钺:古代杀人的刑具。钺是大斧。

[3]讵(jù):如果。

【翻译】

在鄢陵之战时,晋国讨伐郑国,楚国出兵救郑国。晋国大夫们都想作战,范文子却不想作战,他说:“我听说,统治人民要使用刑罚来端正人民,只有把这件事做到了,然后才能对外显示武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国内团结,使国外畏惧。现在我国司法官用来惩罚小民的刀锯,天天使用已经破损不堪了,而用来惩罚大臣的斧钺却并没有使用过。在国内尚且不能正确地施以刑典的,又何况对外呢?战争,就是一种刑罚,是用来惩罚过错的。过错多是由大臣造成的,而怨恨来自一般小民,因此要用恩惠来消除小民的怨恨,下狠心去除大臣的过错。只有小民没有怨恨,而大臣不犯过失,然后才可以用兵去惩罚国外那些不顺服的人。如今我国施惠于大臣,却对小民残酷无比,那么,靠谁来振作军威呢?军威不振而想打胜仗,只是一种侥幸罢了。依靠侥幸成功来治理国家,一定会有内忧。况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如果不是圣人,必然只有偏重于其一才行。如果偏失的其一在国外,那还可以补救,如果疾患发生在国内,那就难以应付了。我们何不姑且撇开楚国和郑国,先把它们作为晋国的外患呢?”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1]汪济民.国语译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2]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3]邬国义,胡果文.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黄永堂.国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5]赵望秦,张艳云.白话国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6]陈桐生.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7]张华清.国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8]王超.国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