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简介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相传《国语》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国语》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对于这部著作的作者所存在的争议暂且不去评说,但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它无疑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记载了上起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韩、赵、魏灭智伯,共约五百二十年的历史。全书共二十一卷,以“国”为例,以“语”为主,围绕历史事件,通过人物言谈、对话等形式,生动地记录了自西周穆王至东周贞定王期间,周王室与鲁、齐、晋、郑、楚、吴、越等七个诸侯国的“邦国成败、嘉言善语”,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就其重要的史学价值而言,《国语》记载了西周以及春秋时期,穆、恭、厉、宣、幽、惠、襄、定、简、灵、景、敬十二位王的著名征战以及国家兴衰大事,为后人研究周王室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风俗等提供了珍贵资料。我们从书中记载的先秦时期朝聘、宴飨、祭祀等方面的礼仪、典制和法规,以及当时丰富的民谚、歌谣、神话传说等,可以较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同时,《国语》开创了以国分类记事的国别体编撰体例,对后世史学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就其文学价值而言,《国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贡献。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和生动传神的笔法,奠定了在先秦历史散文中比较重要的地位。全书每个篇目都是以纪实为主,注重客观描写,语言以对答形式,体现君臣之间如何以理服人,使两者观点融为一体而最终成就国家大业;相反,又一针见血地描绘了君王是如何固执己见而导致国家败亡的血的教训。

之所以说《国语》是中国历史名著之一,因为它不仅翔实记载了相关历史事件,而且在此作品之中,留给了后世之人诸多名句。比如:“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华而不实,耻也”;等等。这些无不告诫我们如何珍惜眼前的机会,因为时不再来;告诉我们为人应该有错必改,方能始终;告诉我们要注重内涵,华而不实必将是“耻”之源,更会贻误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