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国语》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是一部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

【原文】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舆人诵之曰:“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诈之见诈,果丧其赂。得国而狃[1],终逢其咎。丧田不惩,祸乱其兴。”既里、丕死,祸,公陨于韩[2]。郭偃曰[3]:“善哉!夫众口祸福之门。是以君子省众而动,监戒而谋,谋度而行,故无不济。内谋外度,考省不倦,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注释】

[1]狃(niǔ):贪图。

[2]公陨于韩:指晋惠公在韩地作战失败被俘。韩地,又作韩原,其位置一说在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一说在今山西省芮城县境内。

[3]郭偃:晋国大夫。掌管卜卦事务。

【翻译】

晋惠公回国后,背弃了许给国内外帮助过他的人好处的诺言。众人都讥讽地吟诵道:“献媚的被愚弄,终究没有得到田地。欺诈的被欺诈,终究没有得到好处。那贪心得国的人,到头来将要遭殃。那丧失了受赠田地之人没有不去报复的,如此祸乱就要临头了。”不久大夫里克、丕郑果然被杀;由于失信之祸,惠公也在韩地兵败被俘。大夫郭偃感叹说:“说得太好了!众人的嘴是祸福的门。因此有见识的人体察民众的愿望后才行动,了解民众的警戒舆论后才谋划,谋划的事经过揣度后才实施,所以事情没有不成功的。谋划于心而揣度于外,不倦地思考反省,每天反复思考熟习,警戒防备之道全在于此。”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1]汪济民.国语译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2]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3]邬国义,胡果文.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黄永堂.国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5]赵望秦,张艳云.白话国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6]陈桐生.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7]张华清.国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8]王超.国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