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国语》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是一部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晋败楚师于鄢陵

【原文】

厉公六年,伐郑,且使苦成叔及栾黡兴齐鲁之师[1]。楚恭王帅东夷救郑[2]。楚半阵,公使击之。栾书曰:“君使黡也兴齐鲁之师,请俟之。”郤至曰:“不可。楚师将退,我击之,必以胜归。夫阵不违忌,一间也;夫南夷与楚来而不与阵[3],二间也;夫楚与郑阵而不与整,三间也;且其士卒在阵而哗,四间也;夫众闻哗则必惧,五间也。郑将顾楚,楚将顾夷,莫有斗心,不可失也。”公说。于是败楚师于鄢陵[4],栾书是以怨郤至。

【注释】

[1]栾黡(yǎn):栾书的儿子桓子。

[2]楚恭王:楚国国君,即楚共王,名审。东夷:指楚国东面的少数民族。

[3]南夷:南方的少数民族。因在晋国的南面,所以也称为南夷。

[4]鄢(yān)陵:晋邑名,在今河南鄢陵西北。

【翻译】

晋厉公六年,晋国讨伐郑国,并且派苦成叔和栾黡分别前往齐国和鲁国请求出兵。楚恭王率领东方的夷人部落来援救郑国。楚军还未摆好全军阵势,晋厉公就下令发起进攻。栾书说:“君王已派栾黡他们到齐国和鲁国请求发兵,请等他们都到来后再进攻吧。”郤至说:“不行。楚军得知我们联合齐鲁大军将会撤退,我们这时进攻,必然会获胜而归。楚军列阵却不避忌月底的晦日,这是第一个可乘之机。南方的夷人与楚军到来以后却不列阵备战,这是第二个可乘之机。楚军与郑军虽然在排布阵势,却很不整齐,这是第三个可乘之机。况且他们的士兵在阵地上大声喧哗,这是第四个可乘之机。众人听到喧哗必然恐惧,这是第五个可乘之机。郑军观望楚军,楚军观望夷人,都没有战斗之心,所以我们不可错失良机啊。”晋厉公听了很高兴。于是在鄢陵大败楚军,栾书也因此而怨恨郤至。

下一篇:郤至勇而知礼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1]汪济民.国语译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2]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3]邬国义,胡果文.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黄永堂.国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5]赵望秦,张艳云.白话国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6]陈桐生.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7]张华清.国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8]王超.国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