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国语》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是一部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祁奚荐子午以自代

【原文】

祁奚辞于军尉,公问焉,曰:“孰可?”对曰:“臣之子午可[1]。人有言曰:‘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午之少也,婉以从令,游有乡,处有所,好学而不戏。其壮也,强志而用命,守业而不淫。其冠也[2],和安而好敬,柔惠小物,而镇定大事,有直质而无流心,非义不变,非上不举。若临大事,其可以贤于臣。臣请荐所能择而君比义焉。”公使祁午为军尉,殁平公,军无秕政[3]。

【注释】

[1]午:祁午,祁奚的儿子。

[2]冠:指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

[3]平公:晋平公,名彪。秕政(bǐ):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翻译】

祁奚请求辞去军尉之职,晋悼公问他:“那么谁可以接替你呢?”祁奚回答说:“我的儿子祁午可以。曾有人说:‘挑选臣子莫如君主,挑选儿子莫如父母。’祁午小时候,婉顺听话,外出游玩时必事先告诉父母去向,走到哪里逗留都会告知住所,喜欢学习而不爱嬉戏打闹。长大后,博闻强记,而且遵从父母的命令,能够坚守学业而不胡作非为。二十岁举行冠礼之后,为人和气安详,喜欢恭敬有礼,对小事情表现出柔和仁爱的态度,而面临大事能够镇静不慌,性格质朴耿直而不放纵自己,不符合礼义的事不做,没有尊长的命令不擅自行动。如果叫他亲临处理国家大事,可以比我做得更好。请允许小臣推荐我的儿子并由君王决定是否妥当。”于是悼公便委任祁午为军尉。一直到晋平公去世,军队中真没有出现过错误的政令。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1]汪济民.国语译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2]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3]邬国义,胡果文.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黄永堂.国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5]赵望秦,张艳云.白话国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6]陈桐生.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7]张华清.国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8]王超.国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