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国语》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是一部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叔向论务德无争先

【原文】

宋之盟,楚人固请先歃[1]。叔向谓赵文子曰:“夫霸王之势,在德不在先歃,子若能以忠信赞君,而裨诸侯之阙[2],歃虽在后,诸侯将载之,何争于先?若违于德而以贿成事,今虽先歃,诸侯将弃之,何欲于先?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3],设望表[4],与鲜卑守燎[5],故不与盟。今将与狎主诸侯之盟,唯有德也,子务德无争先,务德,所以服楚也。”乃先楚人。

【注释】

[1]歃(shà):歃血。指口含牲畜的血。一说以指蘸血,涂于口旁。是古代订盟时的一种仪式。

[2]裨:弥补,补救。

[3]茅蕝(jué):古代朝会时表示位次的茅束。

[4]望表: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牌位。

[5]鲜卑:古代东北方的少数民族。燎:庭燎,庭院中点燃的柴薪。

【翻译】

在宋国那次会盟中,楚国使者执意请求领先歃血盟誓。叔向对赵文子说:“霸主的威势,关键在于德行,而不在于谁领先歃皿,如果你能用忠信来辅佐国君,弥补其他诸侯的缺失,即使歃血在后,各国的诸侯也都会拥戴你,何必一定要争先呢?如果违背德行而靠财货贿赂去成就大事,今天即使领先歃血,将来各国诸侯也都会抛弃你,何必一定争着领先呢?以前周成王在岐山的南面与诸侯会盟,楚国被认为是荆蛮,只负责放置盟会上表示位次的茅草束,设立望表,与鲜卑一起守候庭院中点燃的火堆,还不能参与盟会。而现在他们竟然能够和我们晋国轮流主持诸侯的盟会,那只能是因为楚国积德的缘故啊。你要努力修德,不必去争谁先歃血,只有努力修德,才能压服楚国。”于是就让楚国先歃血。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1]汪济民.国语译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2]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3]邬国义,胡果文.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黄永堂.国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5]赵望秦,张艳云.白话国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6]陈桐生.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7]张华清.国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8]王超.国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