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庄王使士亹傅太子箴[1],辞曰:“臣不才,无能益焉。”王曰:“赖子之善善之也。”对曰:“夫善在太子,太子欲善,善人将至;若不欲善,善则不用。故尧有丹朱[2],舜有商均[3],启有五观[4],汤有太甲,文王有管、蔡[5]。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夫岂不欲其善?不能故也。若民烦,可教训。蛮、夷、戎、狄,其不宾也久矣,中国所不能用也。”
王卒使傅之。问于申叔时,叔时曰:“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若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则文咏物以行之,求贤良以翼之。悛而不摄,则身勤之,多训典刑以纳之,务慎惇笃以固之。摄而不彻,则明施舍以导之忠,明久长以导之信,明度量以导之义,明等级以导之礼,明恭俭以导之孝,明敬戒以导之事,明慈爱以导之仁,明昭利以导之文,明除害以导之武,明精意以导之罚,明正德以导之赏,明齐肃以耀之临。若是而不济,不可为也。且夫诵诗以辅相之,威仪以先后之,体貌以左右之,明行以宣翼之,制节义以动行之,恭敬以临监之,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夫子践位则退[6],自退则敬,否则赧。”
【注释】[1]庄王:楚庄王,名旅。士:楚国大夫。太子箴:楚庄王的儿子,名箴,即楚恭王。
[2]丹朱:尧的儿子,名朱。相传他傲慢荒淫,所以尧禅位于舜。
[3]商均:舜的儿子,名均,封地在商,故名商均。相传他昏庸无能,所以舜禅位于禹。
[4]启:禹的儿子,传说中夏朝国王。五观:启的五个儿子,行事荒唐,常到洛水北岸狩猎,不理民事,被后羿夺去王位。也有说是一子之名。
[5]管、蔡:管叔鲜和蔡叔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两人不服,和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一起发动叛乱,后被周公平定。
[6]夫:发语词。子:指太子。
【翻译】楚庄王派遣士亹教导太子箴,士亹辞谢说:“我没有才能,不能对太子有所增益。”庄王对他说:“靠您良好的才德可以使他变好。”士亹回答说:“变好的关键在于太子,太子想变好,有才德的人就会到他身边;如果太子不想变好,有才德的人教导他也没用。所以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启有五规,商汤有太甲,周文王有管叔、蔡叔那样的不肖子孙。这五位君王,都算是具有大德了,却生有不肖子孙。难道他们不想子孙变好吗?只是因为他们的不肖子孙不能达到的缘故。如果说百姓纷乱,可以教育训导。那么诸如蛮、夷、戎、狄这些少数民族,他们不顺服已经很久了,但是中原国家并不能使他们顺从自己啊。”
庄王最终还是让士亹去教导太子。士亹只好去询问申叔时,叔时说:“用历史来教育他,从而使他懂得褒扬善行而贬抑邪恶,以此来戒勉他的心;用先王的处世之道来教育他,从而使他知道有德行的人能名声显扬,昏庸的人要被废黜,以此来鼓励和约束他的行为;用《诗经》来教育他,对他宣导并广泛显扬先王的美德,以此来彰明他的志向;用礼仪来教育他,使他知道尊卑上下的法度;用音乐来教育他,以此来洗涤他身上的污秽,使他稳重而不轻浮;用法令来教育他,使他懂得百官的职事;用治国的嘉言来教育他,使他发扬美德,从而知道先王所致力于以德对待百姓的美好行为;教给他古书载记的内容,使他懂得历代成败兴衰的道理而能使他引起警戒;用先王的训典来教育他,使他知道宗族的发展繁衍,而且行为符合道义。”
“如果这样教导还不听从,依旧举动失当而不改正,那就用文辞托物进行讽谏去劝导他,寻求贤良之士来辅佐他。改正了还不稳固,那就以自身勤勉来带动他,多讲述典法常刑来教导他使他接受,努力审慎地用淳厚笃实的品德来稳固他。稳固了却不通达事理,那就阐明推己及人的道理,引导他为人要忠诚;阐明如何可以使国家长久的道理,引导他讲诚信;阐明度量关系上要适度,引导他处事得宜而讲求义;阐明上下等级的秩序,引导他遵循礼法;阐明谦恭克俭的道理,引导他遵从孝道;阐明恭敬警戒的原则,引导他如何成功处事;阐明要以慈爱之心待人,引导他施行仁德;阐明要利人利物,引导他具有文德;阐明要铲恶除暴的重要性,引导他树立武德;阐明办案要精于观察揣摩对方心思,引导他如何慎加刑罚;阐明待人要无所偏私,引导他正确赏赐;阐明做事要专一严肃,使他明了如何磊落临朝理事。如果这样教导还不成功,那就不能做他的老师了。暂且利用吟诵诗歌来辅导他,用礼仪来帮助他,以礼相待来影响他,身体力行来辅助他,制订节义来约束他,端庄恭敬地监督他,殷勤恳切地劝勉他,以孝顺之心对待他,用忠诚信义来启发他,用好的声誉来激扬他,如此全面教导还不听从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可以教育好的人了。难道这样的人还能有所成就吗!所以,当那样的太子即位您就引退,自己引退就能显示出自重,否则就会时常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