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国语》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是一部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屈建祭父不荐芰

【原文】

屈到嗜芰[1]。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2],曰:“祭我必以芰。”及祥[3],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4]。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5],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注释】

[1]屈到,楚国的卿,名子夕。芰:菱角。

[2]宗老:大夫家里掌管祭祀的家臣。

[3]祥:祭名,父母死十三个月而祭叫“小祥”,二十五个月而祭叫“大祥”。

[4]屈建:屈到的儿子,名子木,楚国大夫。

[5]笾(biān)豆:古代祭祀时盛果品的竹器和盛肉的木器。脯醢(hǎi):果干和肉酱。

【翻译】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患重疾时,叫来负责祭祀的家臣嘱咐说:“祭祀我的时候,一定要用菱角。”到了他死后的祥祭时,家臣准备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把它拿掉。家臣说:“这是您父亲嘱托的。”屈建说:“不能这样。我父亲执掌楚国的政事,他制定的法令记在百姓的心中,同时也收藏在王府里,对上可以比同于先王,对下可以训导后人,即使没有楚国,各国诸侯也没有谁不称赞的。祭祀的法典上说:祭祀国君要用牛,祭祀大夫用羊,祭祀士用小猪和狗,祭祀普通人用烤鱼,竹笾木器里装的果干和肉酱,则从国君到普通百姓都可以用。不进献珍贵稀少和罕见的东西,不陈列品类繁多的食品。我父亲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嗜好而违犯国家的法典。”于是祭祀时就没使用菱角。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1]汪济民.国语译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2]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3]邬国义,胡果文.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黄永堂.国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5]赵望秦,张艳云.白话国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6]陈桐生.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7]张华清.国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8]王超.国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