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国语》记录了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是一部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阎没叔宽谏魏献子无受贿

【原文】

梗阳人有狱[1],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2]:“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3],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

【注释】

[1]梗阳:魏氏封邑,在今山西清源南。

[2]阎没:阎明。叔宽:叔褒。两人都是晋国大夫。

[3]餍(yàn):吃饱;满足。

【翻译】

有个梗阳人与别人打官司,眼看就要败讼,于是就向魏献子奉送贿赂准备买个人情,魏献子打算答应这件事。他的下属阎没对叔宽说:“我与你一同去劝谏他吧!我们的主人一向以不受贿赂而闻名于诸侯,现在因为梗阳人行贿而损害了名声,那是万万不可以的。”两人拜见魏献子之后,就留在那里没走。魏献子准备吃饭时,问谁还在庭院里,侍从回答说:“阎明、叔褒在。”魏献子叫他俩进来,让他们陪自己一起进食。两人在吃饭期间,先后叹息了三次。饱食以后,魏献子问起这件事,说:“人们常说:‘只有进食才可以忘记忧愁。’你们在吃一顿饭的时间里叹息了三次,是什么原因呢?”两人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都是小人,贪心不足。食物刚送上来的时候,担心不够吃,因此叹息。吃到一半之时,却又私下在心里责备自己说:主人赐给我们食物,哪有不够吃的道理呢?所以再次叹息。等到您吃完饭了,我们告诫自己,但愿我们小人的胃口,也像君子的心思一样,只要吃饱也就知足了。因此第三次叹息。”魏献子说:“讲得好。”于是拒绝了梗阳人的贿赂。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参考资料:[1]汪济民.国语译注[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2]董立章.国语译注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3]邬国义,胡果文.国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4]黄永堂.国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5]赵望秦,张艳云.白话国语[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6]陈桐生.国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3.[7]张华清.国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8]王超.国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